摘要

目的:探讨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校园氛围及自我控制系统的关系,为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校园氛围感知量表、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对贵州遵义地区17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报告率为21.9%。男生控制系统与教师支持维度得分高于女生(t=2.29,3.79;P<0.05),冲动系统与同学支持维度得分低于女生(t=-2.80,-2.76;P<0.05);住校生冲动系统得分高于非住校生(t=2.38,P<0.05),教师支持与同学支持维度得分低于非住校生(t=-2.86,-3.25;P<0.01);非独生子女冲动系统与自伤行为的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2.07,-2.044;P<0.05);留守高中生在自伤行为、冲动系统与自主机会维度的得分高于非留守高中生(t=3.26,2.73,2.07;P<0.05),控制系统得分低于非留守高中生(t=-2.22,P<0.05);重点学校高中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校园氛围各维度及控制系统得分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t=4.48,6.87,3.55,6.26,3.04,2.73;P<0.01),冲动系统及自伤行为得分均低于普通高中学生(t=-7.38,-3.19;P<0.01);城镇学生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控制系统与校园氛围各维度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6.33,7.90,12.43,5.26,3.80,2.33;P<0.01),自伤行为及冲动系统得分低于农村学生(t=-9.59,-12.93;P<0.05)。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控制系统、校园氛围各维度呈负相关(r=-0.30,-0,31,-0.54,-0.17,-0.23,-0.09;P<0.01),与冲动系统呈正相关(r=0.58,P<0.01);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校园氛围通过自我控制系统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其中介作用效应值为中介效应值为-0.109、-0.182。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控制系统、校园氛围呈负相关,与冲动系统呈正相关。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校园氛围通过自我控制系统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