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全国的翻译中心。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重庆的翻译批评是抗日救亡宏大叙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特征是问题驱动和实践取向;翻译批评主要集中于1)翻译的政治化:翻译表现战争并服务于战争;2)翻译在读者中产生的效果和积极的文化功能;3)翻译形式的本土化和通俗化。战时的翻译批评不仅有助于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翻译批评可能的特征与形态,并且有助于认识其对中国后来的翻译批评话语产生的重大影响。

  • 出版日期2013
  •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