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6S rRNA基因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甘草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

作者:李海燕; 白雯静; 尹盼盼; 彭腾腾; 石晓峰*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14(19): 225-234.
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3.19.032

摘要

目的 探究4批不同基原、不同产地的甘草微生物群落信息。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对甘草药材中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总数以及控制菌进行检查,并对致病菌平板上的菌落进行革兰染色,同时进行甘草药材的16S rRNA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结果 甘草药材中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总数对数值分别为4.15~4.95、2.40~4.85、1.67~3.15;经热处理(100℃、30 min)后发现其需氧菌总数对数值的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00.00%、24.10%、40.20%、66.26%;各甘草中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可能总数较高,但均未检测到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16S rRNA基因测序共获得19 phylum、40 class、68 order、137 family、236 genus,其中GC-2获得最多的phylum (18)、class (36)、order (58), GC-1和GC-3获得最多的family (121), GC-1获得最多的genus (162)。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草药材中污染微生物主要分布于3个门、3个属,不同基原、不同产地的甘草药材中优势菌属同时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优势菌属均为布丘氏菌属(Buttiaux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藻类(Streptophyta)。结论 甘草药材中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并随基原、产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