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藜芦醇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BATMANTCM、SuperPred、PharmMapper、Swiss TargetPrediction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获得白藜芦醇作用靶点577个,检索TTD、Drugbank、CTD、GeneCards、OMIM和Malacards数据库获得TBI相关靶点1 100个,利用UniProt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即白藜芦醇治疗TBI的作用靶点)165个,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6、Pymol2.4.0、DiscoveryStudio 2020软件进行白藜芦醇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165个交集靶点中,PPI排名前10的节点(即核心靶点)包括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TP53、白蛋白、白细胞介素(IL)-6、SRC、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交集靶点的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转移酶活性的正调控、细胞迁移的积极调控、活性氧代谢过程、对受伤的反应、内皮细胞增殖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激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蛋白磷酸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膜筏、囊泡腔、突触后膜、树突、内质网腔、细胞间连接等。交集靶点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途径、AGEs-RAGE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补体与凝血级联等。分子对接显示白藜芦醇与IL-6、MMP-9、INS、SRC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与10个核心靶点成功对接,其中白藜芦醇与IL-6、MMP-9、INS、SRC的对接结合能<-5 kJ/mol。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减轻TBI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