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眼外伤82例临床特征及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永东; 吴强; 宋蓓雯; 贾丽丽; 朱捷; 陈颖; 杜新华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 34(4): 262-265.
DOI:10.3760/cma.j.issn.2095-1477.2012.04.007

摘要

目的 观察82例开放性眼外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验证眼外伤伤情判断系统的主要指标对82例开放性眼外伤术后视力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82例开放性眼外伤住院手术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初始视力、受伤的类型、伤口的情况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将术后视力<0.1作为预后差的标准,并且与视力≥0.1组相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损伤的类型、伤口分区、初始视力分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82例开放性眼外伤男女比例为4.41∶1,年龄集中在20 ~50岁,首位致伤器物为金属器具;最后视力≥0.1者42例,占总人数的51.22%;其中视力≥0.5者16例,占总数的19.51%;无光感及眼内炎者各1例;无行眼球摘除术者.视力<0.1组与视力≥0.1组间的伤口分区、初始视力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 =0.025),而两组间受伤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结论 国际眼外伤小组制定的伤情判断系统对开放性眼外伤的视力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