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地特胰岛素、双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单纯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组57例、B组55例。所有患者停服除二甲双胍外所有降糖药,A组采用二甲双胍+地特胰岛素降糖方案,B组采用二甲双胍+双相门冬胰岛素30降糖方案,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A、B组分别脱失2例、1例。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c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12周后HOMA-β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为(24.96±3.57)U/d,B组患者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为(25.18±3.85)U/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9,P=0.758)。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转氨酶升高、头痛、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地特胰岛素或双相门冬胰岛素30均能在无明显体质量变化的基础上达到相似的降糖效果。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