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骨病早中期效果观察

作者:刘先哲; 陈朦村; 杨述华; 许伟华; 冯勇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5, 35(10): 1055-1060.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5.10.013

摘要

目的探讨斯堪的纳维亚踝关节假体全踝关节置换术(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STAR)治疗原发性踝关节疾病及继发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13年1月43例(44踝)行STAR的患者病历资料,男22例,女21例;年龄3556岁,平均46岁;终末期原发性骨关节炎2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距骨缺血坏死4例;病程915年。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2年,平均6.7年。术前Kofoed总分(27.0±10.5)分,其中疼痛评分(16.5±12.8)分、功能评分(10.6±7.4)分、活动度评分(8.2±5.2)分;术后随访37例踝关节Kofoed总分(86.5±13.2)分,疼痛评分(49.5±4.5)分、功能评分(19.7±9.5)分、活动度评分(19.2±3.2)分。术后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Kofoed总分优35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3%(36/37)。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由术前(40.5±6.3)分提高至术后(80.6±9.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8.4±2.1)分降至术后(2.5±0.7)分。影像学上37例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结论 STAR是治疗终末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或距骨缺血坏死的有效手段之一,早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 出版日期2015
  •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