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随着乡村产业转型发展,设施农用地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满足农业产业多样化的用地需求,探索微观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的来源途径,揭示不同类型产业设施农用地的供需状况,以期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方法】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例,基于15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空间缓冲分析法,对产业发展的设施农用地来源、需求意愿及供需匹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有/无设施农用地配套情况下义和镇从事果蔬产业的主体均较经营其他类型产业主体数多,且有设施农用地的产业规模较无设施农用地的产业规模大。(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来源具有多样性,其中农户住房及附属地为主要来源,裸地、劣质耕地、荒山、荒草地、闲置居民点次之,最少的为闲置村办公室、废弃学校;同时不同类型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来源又具有差异性,如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中分别有12.50%、18.74%、45.45%、52.38%主体的设施农用地来源于农户住房及附属地。(3)有/无设施农用地配套的产业类型中果蔬产业经营主体意在扩大、缩小、不变设施农用地规模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产业经营主体,且在无设施农用地的产业中除果蔬外,花木、花椒产业经营主体扩大意愿也较强烈,同时不同类型产业中主体意愿扩大的面积比与不同类型产业中意愿扩大的主体数量比不完全一致。(4)从空间及数量角度看,随着缓冲半径增大各产业中能够实现供大于求的主体数量逐步增加,但不同缓冲范围内潜在设施农用地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产业需求的主体比例不同,且在1000 m缓冲圆范围内粮油、畜禽水产、花木、花椒产业能完全实现供大于求,果蔬、综合、休闲产业经营主体未能完全实现。【结论】乡村产业发展应重视设施农用地配套,果蔬、综合、休闲产业设施农用地仍存在供需缺口,未来应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途径挖掘设施农用地,以满足农业多样化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