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检测在妊娠晚期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延群; 丁志功; 姚飞; 胡成进
来源:实用医药杂志, 2016, 33(10): 880-882.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0.007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结果在不同孕周和年龄段中的变化。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2014年8月—12月302例正常妊娠晚期血浆标本和50名未孕女性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检测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根据妊娠年龄分三组:A组(1825岁)、B组(2630岁)、C组(3146岁);另根据孕周数分为三组:Ⅰ组(3137周)、Ⅱ组(3840周)、Ⅲ组(4142周),分别进行多组间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妊娠晚期各组D-D及FIB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B、C三组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5,P<0.01),其中C组D-D水平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比较D-D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PT结果有所缩短(P<0.05),B组与A组比较FIB含量有所增高(P<0.05),APTT与TT结果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三组间比较凝血四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P<0.05),其中Ⅰ组D-D水平分别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Ⅱ、Ⅲ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D水平及凝血四项较健康非孕女性有所变化,妊娠年龄越大,其D-D水平越高。因此,应动态监测D-D及其他凝血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的治疗和用药。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