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和静脉注射18F-NaF的PET/CT骨显像对比

作者:邵付强; 黄占文; 郑文璐; 张胤; 张莉; 刘光富; 雷蕾; 吴敬波; 万强; 刘兰; 陈跃*
来源: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08): 537-542.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18F-NaF经口服和静脉注射2种方式给药后行PET/CT骨显像的图像,探讨口服18F-NaF PET/CT骨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间50例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8±11.7)岁],每例患者间隔48 h以上、1周以内分别静脉注射和口服18F-NaF后行PET/CT骨显像:静脉注射给药后60 min采集PET/CT图像,口服给药后分别于60和120 min采集PET/CT图像。判读不同给药方式的骨显像图像,统计病灶数量并判定病灶性质,计算并比较组间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靶/非靶(T/NT)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共41例患者完成3次PET/CT检查后纳入本研究,男15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5±10.4)岁。口服18F-NaF后120 min的图像视觉上更接近静脉注射18F-NaF后60 min的图像。不同给药方式骨显像均探查到35例阳性患者(恶性25例,良性8例,性质待定2例)和302个病灶(恶性172个,良性108个,性质待定22个)。对于相同部位病灶SUVmax,口服后60和120 min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18. 22±12.64、26.60±19.49和28.07±16.34;t值:-12.36和-3.59,均P<0.05)。纳入194个病灶作T/NT比值分析:静脉注射后60 min显像、口服后60 min显像、口服后120 min显像的T/NT比值分别为2.76±1.30、2.87±1.50和2.98±1.42,其中口服后120 min显像的T/NT比值略高于静脉注射后60 min的T/NT比值(t=3.18,P<0.05)。结论口服给药后120 min采集的图像与静脉注射给药后60 min的PET/CT图像病灶探查能力相当。对于需行18F-NaF PET/CT骨显像但不易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可选择口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