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2008-2016年青海省云地闪监测网资料,分析了云地闪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6年青海高原云地闪次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年正云地闪比例在10.1%19.8%之间,平均正云地闪比例为15.0%,且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总云地闪平均电流强度为30.3 kA,正云地闪平均电流强度为50.1 kA,负云地闪平均电流强度为27.2 kA;负云地闪月平均峰值电流呈现双峰双谷的分布特征,正云地闪月平均峰值电流呈现单峰单谷的特征;正负云地闪电流强度频次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云地闪电流强度幅值频次累积概率分布服从IEEE Std 1243-1997推荐的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模型;云地闪平均陡度为7.3 kA·us-1,正云地闪平均陡度为7.8 kA·us-1,负云地闪平均陡度为7.2kA·us-1;云地闪在夏季(6-8月)发生较为频繁,占总闪电的81.0%,其次是秋季(9-11月),占总闪电的13.5%,夏季和秋季云地闪电占全年闪电的94.5%;云地闪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单谷的特征;总云地闪年均最大密度达10.4次·km-2·a-1,正云地闪年均最大密度达2.1次·km-2·a-1,负云地闪年均最大密度达10.3次·km-2·a-1,总云地闪和负云地闪的密度高值区在西宁、大通和湟中一带,正云地闪的密度高值区在玛沁和同德一带。

  • 出版日期2018
  • 单位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