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地区关键带过程与生态自然修复的关系研究

作者:雷传扬; 李威; 尹显科*; 袁华云; 吴建亮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 39(04): 741-753.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20.39.045

摘要

为研究祁连山地区地球关键带过程与生态自然修复的关系,对该地区进行了生态单元划分和土壤全剖面测量。通过野外路线调查、剖面测量,结合遥感影像,从构造环境、成土母岩、地貌、土壤、植被、主要生态问题及生态功能等,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三级生态地质单元,其中Ⅶ3-e生态地质单元进一步划分出2个四级生态地质单元。通过对全剖面土壤连续采集的39件土壤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分析,发现研究区关键带成土过程中不同元素淋失程度不同:Ⅶ3-e-2生态地质单元的砾岩风化成土过程>Ⅶ3-e-2生态地质单元的砂岩风化成土过程>Ⅶ3-e-1生态地质单元的闪长岩风化成土过程>Ⅴ3-i生态地质单元内的砂岩风化成土过程;土壤中有益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与气候、植被类型关系密切,有益元素含量普遍高于背景值。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研究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持续增强,降雨量增加,加之祁连山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强力推进,祁连山地区生态问题可以实现自然修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