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对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3例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于新辅助化疗前后行MRI及IVIM成像检查,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共同阅片,在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中手动勾画感兴趣区,自动测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扩散系数(D)、灌注系数(D*)、灌注分数(f)。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行食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参数值比较。(2)不同肿瘤退缩分级(TRG)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参数变化值和参数值变化率的比较。(3)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参数变化值和参数值变化率对TRG的预测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新辅助化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TRG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新辅助化疗前后及不同TRG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VIM成像参数值的预测效能。结果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33例,男26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44~74岁。33例患者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1)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参数值比较:33例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ADC、D、f值分别为(1.95±0.56)×10-3 mm2/s、1.26×10-3 mm2/s(0.81×10-3 mm2/s,2.44×10-3 mm2/s)、0.33%±0.14%,新辅助化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2.54±0.50)×10-3 mm2/s、1.68×10-3 mm2/s(0.83×10-3 mm2/s,2.27×10-3 mm2/s)、0.42%±0.15%,上述指标新辅助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8,Z=-3.96,t=-3.13,P<0.05)。(2)不同TRG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参数变化值和参数值变化率的比较:33例食管鳞癌患者中,TRG 2级15例,TRG 3级18例。TRG 2级患者的ADC变化值、ADC变化率、D变化值、D变化率分别为(0.85±0.52)×10-3 mm2/s、52.91%±32.51%、0.64×10-3 mm2/s(0.05×10-3 mm2/s,1.41×10-3 mm2/s)、48.20%(3.03%,16.95%),TRG 3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0.38±0.35)×10-3 mm2/s、21.94%±19.08%、0.26×10-3 mm2/s(-1.43×10-3 mm2/s,0.81×10-3 mm2/s、20.18%(-58.61%,77.14%),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3.41,Z=-3.04,-2.93,P<0.05)。(3)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参数变化值和参数值变化率对TRG的预测效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变化值的临界值为0.86×10-3 mm2/s时,ADC变化值预测TR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4.4%。ADC变化率的临界值为43.3%时,ADC变化率预测TR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8.9%。D变化值的临界值为0.35×10-3 mm2/s,D变化值预测TR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77.8%。D变化率的临界值为25.9%时,D变化率预测TR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2.2%。结论 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IVIM成像ADC变化值和变化率、D变化值和变化率可作为肿瘤病理学反应的预测指标。新辅助化疗后IVIM成像ADC及D值升高明显的患者肿瘤病理学反应更好,其中D变化值和变化率对肿瘤病理学反应的预测效能高于ADC变化值和变化率。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