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治文献管窥唐宋食治发展特点

作者:孟玺; 季强; 杨金萍*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 27(07): 1072-1074.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7.008

摘要

食治即利用食物治疗疾病,在唐宋时期发展迅速且特点鲜明。孙思邈重视食治,首提"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观点,并将食治理论在《黄帝内经》基础上不断丰富,至宋代完善出众多病证具体的食治理论。唐宋时期,医籍中所记载治疗疾病的食物种类不断增加,记述内容也愈发详细,从四气五味、功效主治、使用禁忌到相关配伍、服食方法不断扩充。此时食疗方剂型种类不断增加,从简单汤剂、丸剂逐步转变为粥、羹、索饼、馄饨等常见饮食种类,组方配伍与制作流程由简单到复杂、治疗疾病范围逐渐扩大到内、外、妇、儿各科,食疗方受众也由少变多,开始从医家走向寻常百姓中,以上发展特点共同反映出食治由唐至宋日渐成熟的过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