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与消解:关于“墙”的意象认知

作者:汪赫; 王轶; 欧阳国辉
来源:中外建筑, 2018, (04): 35-38.
DOI:10.19940/j.cnki.1008-0422.2018.04.006

摘要

<正>墙,依托于凿洞为穴、构木为巢的原始居所,体现了人类最初的空间划分意识;后于"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展示了人对"无"之意义的领悟。至此,人,坠入"树立-优化-消解""墙"的循环往复中。在墙的意象内涵越来越丰富的背后,是人类对"墙"认知和解析的累积:关于"墙"本身,关于"墙"的场域,关于"墙"的隐喻。所以有柏林墙的建而又拆;所以有列侬墙的精神不倒;所以有Jackson对"off the wall"的歌咏。人对客观事物的改造往往托于"人"本身的视角,基于"人"的心理意象。人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换言之,意象经常是人改变客观事物并使其达至自己内心完美目标的心源。于是,我们想,见过、听说过各色各样的墙后,如果立足于心理意象重新再认知"墙"呢?这将会对"墙"的进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