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青少年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矫正干预研究

作者:萧潇; 朱春燕; 余凤琼; 张蕾; 汪凯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09): 1415-1417.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6.09.043

摘要

目的了解高社交焦虑聋哑青少年的解释偏差现状,为解释偏差矫正对聋哑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在合肥市某特殊学校筛选高社交焦虑水平聋哑青少年50名,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名。用计算机化的解释偏差矫正程序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为期5周的干预,对照组安排非干预性质的简单任务。2组在干预前后都采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SAS-A)测量社交焦虑水平,采用自编问卷评估解释偏差状况。结果正、负性解释偏差和社交焦虑水平上,组别、时间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性解释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3,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61.32±5.08)分]高于后测[(51.24±6.80)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7,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性解释方面,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0,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52.08±4.42)分]低于后测[(62.20±7.26)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64,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交焦虑方面,组间前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4,P<0.01);干预组前测得分[(46.40±5.70)分]高于后测[(39.96±5.78)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4,P<0.01),对照组内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社交焦虑聋哑青少年存在负性解释偏差,解释偏差矫正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聋哑青少年的负性解释偏差和社交焦虑状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