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适; 曾正陪*; 宋爱羚; 朱立; 卢琳; 童安莉; 石穿; 李汉忠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2017, 56(06): 402-408.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6.004

摘要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试验(C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000—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高血压患者674例的临床资料。674例患者的年龄(45.0±13.7)岁,男341例,女333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222例、嗜铬细胞瘤28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6例及醛固酮分泌瘤178例。所有受试对象均行CCT,部分患者并在试验前日留取24 h尿钠。结果 PA组在CCT前后的血浆肾素活性[PRA, 0.1(0.1,0.2) μg·L-1·h-1、0.1(0.1,0.2) μg·L-1·h-1]显著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0.5(0.2,0.9)μg·L-1·h-1、0.8(0.4,1.5)μg·L-1·h-1]和嗜铬细胞瘤组[0.3(0.1,0.9)μg·L-1·h-1、0.4(0.1,1.6)μg·L-1·h-1],CCT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468±216) pmol/L、(457±199)pmol/L]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129(75,212)、106(63,176)]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393±122) pmol/L、(360±97) pmol/L及30(15,67)、17(8,30)]和嗜铬细胞瘤组[(396±108) pmol/L、(374±114) pmol/L及56(14,140)、31(7,106)],CCT后的醛固酮下降率[2.8%(-8.8%,15.4%)]和血浆肾素活性上升率[0(0,50%)]明显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6.6%(-4.3%,17.6%)和50%(0,200%)]。原发性高血压组坐位CCT前后的醛固酮水平均高于卧位,但服药后ARR无明显变化。PA患者坐位CCT前后的醛固酮水平及服药后的ARR均无明显变化。与高尿钠组对比,正常尿钠组醛固酮分泌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发性高血压组CCT前后血浆醛固酮水平和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尿钠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CT后的ARR有低于正常尿钠组的趋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有反应组醛固酮分泌瘤在CCT前血浆醛固酮水平和CCT后的ARR均低于AngⅡ无反应组。CCT后的ARR水平诊断PA的最适值为46.2[醛固酮单位ng/dl(换算为pmol/L需×27.7);血浆肾素活性单位ng·ml-1·h-1],其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84.8%。结论 CCT后的ARR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46.2可作为其切点,坐位CCT可取代卧位,作为PA的诊断指标。诊断PA时还应注意PRA的上升情况。

  • 出版日期2017
  • 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