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窃曲纹”作为一种青铜器纹饰的名称,首见于《商周彝器通考》一书,其命名源自《吕氏春秋·适威》。但是,笔者在阅读《吕氏春秋》的研究文献时发现,“窃曲”并非一个词语,“窃”是前一句的句尾,“曲”是后一句的句头,“窃曲”一词根本不存在。文博考古界使用了数十年的“窃曲纹”竟然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一种青铜器纹饰,是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古代文献不同的点校所导致的讹误,属于名实不符。但是,对于现代考古学而言,窃曲纹这一命名并非文献学的问题,而是语言学的问题。根据语言学“约定俗成”的命名原则,窃曲纹是一种集体性的“约定俗成”。故此,从语言学的视角而言,窃曲纹不仅“名实相符”,还属于“善名”之列。

  • 出版日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