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

作者:徐姗楠; 郭建忠; 陈作志; 许友伟; 周林滨; 柯志新; 李纯厚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2018, 1-10.

摘要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根据2016年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春、秋季大亚湾鱼类粒径谱,比较分析了两个季节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参数异质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鱼类的Sheldon型生物量粒径谱为单峰模式,鱼类粒径范围为-2~10粒径级,最高峰值均位于3~4粒径级。鱼类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曲线陡峭及曲率降低主要是少量粒径大的常年定居性鱼种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和季节洄游性鱼类鳗鲇(Plotosus lineatus)、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出现以及粒径范围减小造成的。从沿岸、中部和湾口等3个区域来看,春季,沿岸海域曲率最大,湾中部海域次之,湾口海域最小;秋季,湾口海域曲率最大,沿岸海域次之,湾中部海域最小。沿岸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大量粒径小的当年生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幼鱼出现造成;中部海域曲率降低主要是有少数粒径较大的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和常年定居种龙头鱼的出现造成;湾口海域曲率升高主要是有少数粒径大的龙头鱼的出现造成。可见,洄游性鱼类、当年生幼鱼和常年定居性鱼类等补充群体数量及粒径范围大小对鱼类粒径谱的峰型和曲率具有明显的影响。ABC曲线表明,春、秋季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均处于严重干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