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马楚洲; 陈琼仪; 林梓霞; 张长椿; 张舟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03): 395-399.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19.03.017

摘要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入路腰方肌阻滞(QLB)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腰方肌外侧路麻醉组(外侧路组)、腰方肌后路麻醉组(后路组)、腰方肌前路组(前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外侧路组、后路组、前路组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QLB,对照组不进行QLB,于术后即刻(T0)、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记录患者静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于T2及T3时点记录患者动态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0~24 h、25~48 h使用镇痛泵补救镇痛的例数,比较4组T2和T3时点髋关节最大屈曲和外展活动度,以及T3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T2及T3时点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静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和T3时点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静态下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T2时点后路组和前路组静态下VAS评分显著低于外侧路组(P<0.05);T2、T3时点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动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0~48 h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使用镇痛泵补救镇痛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髋关节最大屈曲和外展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路组>后路组>外侧路组(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P<0.05),而外侧路组、后路组及前路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在髋关节置换术后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减少并发症发生,而前路QLB的方式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优于后路及外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