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尾矿废弃地火炬树林水土保持功能

作者:陈颖; 李晨光; 徐学华; 郭江; 李玉灵; 刘海翔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03): 106-111.
DOI: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21

摘要

为了研究火炬树对铁尾矿废弃地土壤基质改良及水土保持功能的作用,以铁尾矿废弃地火炬树乔木林为研究对象,并以灌草林地和裸尾矿为对照,分别布设径流模拟场和土样采集地,对3种立地类型样地内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孔隙度和容重)、土壤水分状况和产流产沙情况进行测定,比较火炬树乔木林和灌草林对铁尾矿基质改良的差异性及其不同植被恢复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火炬树样地在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方面明显优于灌草林样地,更高于裸尾矿地;而3个样地的土壤容重差别不明显。(2)火炬树样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相对裸尾矿样地分别提高了46%,35%和27%。相对灌草地分别提高了41%,25%和0.3%,改良作用也明显优于灌草样地。(3)土壤水分的初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火炬树(12.73mm/min)>灌草(11.45mm/min)>裸尾矿(9.66mm/min)。稳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尾矿(8.49mm/min)>火炬树(7.88mm/min)>灌草(7.62mm/min)。表明火炬树样地蓄水保水能力最强。(4)火炬树样地虽产生地表径流次数较多(14次),径流量较大(68 403.5t/km2),但流失水土的含沙量和侵蚀量分别仅为裸尾矿地的3%和2%。在火炬树发生水土流失的同时,灌草地均产生径流,水土流失的含沙量、侵蚀量和径流量分别为火炬树样地的1.55倍,1.35倍和1.32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