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RMIP第3阶段由南京大学提供的3个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将模拟的1980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的活动特征与观测进行对比,初步检验了模式模拟西北太平洋TC活动特征的能力。结果表明,3个模式模拟的TC生成频数和实况差异均较大,WRF模式和WRFsn模式的TC生成频数比观测分别多53.1%和40.8%,而Reg CM3模式比观测少76.5%;在TC生成地点分布方面,WRF模式对南海TC生成模拟效果较差,WRFsn模式对西北太平洋3个TC生成大值区均有一定的模拟能力,Reg CM3模式的TC生成频数普遍偏少;WRF模式和WRFsn模式均能模拟出TC生成频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但模拟的最大TC生成月份分别出现在7和6月,比实际最大生成的8月分别早12个月。分析610月环境场发现,模拟的TC生成频数和生成位置空间分布的误差与季风槽位置、垂直风切变强度等的模拟误差有关。

  • 出版日期2016
  • 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