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不同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及复发因素分析

作者:蔡文芝; 孙鸣宇*; 王祖禄; 梁明; 金志清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22, 50(10): 1010-1014.
DOI:10.16680/j.1671-3826.2022.10.05

摘要

目的 观察青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不同导管消融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青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以及以后的每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入组患者135例,平均年龄(38.67±5.32)岁,平均随访(35.34±9.30)个月。未复发(未复发组)97例,复发(复发组)38例。复发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左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球囊消融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比例低于射频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和冷冻球囊消融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2.16倍(风险比2.16,95%可信区间1.04~4.78,P<0.05)。空白期复发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无空白期复发患者高8.08倍(风险比8.08,95%可信区间3.25~20.10,P<0.05)。随着左房内径和空腹血糖的升高,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也升高,左房内径每增加1 mm,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1.12倍(风险比1.12,95%可信区间1.03~1.23,P<0.05);空腹血糖每增加1 mmol/L,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1.70倍(风险比1.70,95%可信区间1.16~2.48,P<0.05)。结论 青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患者应尽早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以进行节律控制,并严格控制血糖,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