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给小麦株高和产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 Rht-B1b、 Rht-D1b基因的STS分子标记BF/MR1和BF/WR1、DF1/MR2和DF2/WR2,以及 Rht8基因的微卫星标记Xgwm261,对237份不同生态区秋播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并分析 Rht-B1b、 Rht-D1b和 Rht8对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分布频率方面, Rht-B1b、 Rht-D1b和 Rht8在秋播冬小麦中的频率较高,其中携带 Rht-B1b、 Rht-D1b和 Rht8的小麦材料分别占比16.5%、47.9%和44.1%;聚合两个矮秆基因( Rht-D1b+Rht8、 Rht-B1b+Rht8和 Rht-B1b+ Rht-D1b)的小麦材料占比25.4%;聚合三个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的小麦材料占比2.1%;(2)在分布特点方面,不同冬麦区存在一定偏好性: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均以 Rht-D1b、 Rht8和 Rht-D1b+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 Rht-B1b、 Rht-D1b和 Rht8为主,西南冬麦区以 Rht-B1b、Rht-D1b和Rht8为主;(3)在降秆效应方面,降秆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 Rht-B1b+Rht-D1b+Rht8)>( Rht-D1b+Rht8)>( Rht-B1b+Rht8)> Rht-D1b> Rht-B1b> Rht8;(4)在产量结构特点方面,携带 Rht-D1b和 Rht8的材料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携带 Rht-B1b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穗粒数,但矮秆基因本身与产量因子间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