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2)接受TLTG或腹腔镜辅助根全胃切除术(LATG);(3)R0切除;(4)完成12个月随访且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残胃癌;(2)合并其他部位肿瘤;(3)术中发现远处转移;(4)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施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118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根据采用腹腔镜方式的不同, 分为LATG组(1 076例)和TLTG组(106例), 为消除两组之间临床基线资料由于缺乏平等分布而产生的潜在偏差, 使用具有以下协变量的逻辑回归模型计算倾向评分, 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期, 采用1∶2倾向评分配比法对两组进行匹配, 并指定了0.01标准差的卡尺宽度。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生活质量, 包括身体症状和社会功能情况;功能评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而症状评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100-躯体症状量表得分+社会功能量表得分)/2。次要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术后营养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食物的耐受能力评估。分类变量以例(%)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x±s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对组内术前、术后1、3、6和12个月的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TLTG组104例, LATG组208例;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LTG组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躯体症状总评分分别为(8.6±5.8)分、(15.5±8.4)分、(10.1±5.9)分和(6.1±2.4)分, 组内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493, P<0.001);LATG组则分别为(9.7±6.9)分、(23.7±10.4)分、(13.3±8.3)分和(8.5±4.2)分, 组内前后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12.588, P<0.001);与LATG组比较, TLTG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躯体症状总评分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3.653, P<0.001和t=-2.513, P=0.012), 在术后12个月时, 虽然TLTG组也低于LATG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7, P=0.138)。TLTG组的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社会功能总评分分别为(90.3±8.9)分、(77.5±14.3)分、(87.4±10.3)分和(91.7±6.7)分, 组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24, P<0.001);LATG组则分别为(92.5±6.3)分、(68.5±16.8)分、(79.8±14.7)分和(84.7±11.1)分, 组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975, P<0.001);与LATG组比较, TLTG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总评分均更高(t=3.543, P<0.001;t=3.216, P=0.001;t=2.235, P=0.026)。TLTG组术后3、6、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0±15.6)分、(88.3±8.1)分、(93.3±9.1)分;LATG组分别为(72.4±13.6)分、(83.3±11.5)分和(88.1±7.7)分, 两组各时间点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TG组与LATG组术后12个月总的体质量变化比例为[(-8.4±1.4)%比(-13.2±1.6)%, t=2.273, P=0.024]、血清白蛋白变化比例为[(-5.1±0.7)%比(-7.4±0.8)%, t=2.095, P=0.037]、餐量变化比例为[(-15.6±4.7)%比(-24.1±6.0)%, t=2.885, P=0.004]及餐次变化比例为[(20.8±7.1)%比(30.6±11.5)%, t=3.043, P<0.001], TLTG组均显著低于LATG组(均P<0.05)。术后3、6及12个月, TLTG组患者的固体和软食的饮食比例均高于LATG组(均P<0.05)。结论与LATG相比, TLTG组患者表现出更优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更快的术后营养状态恢复。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