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丸对银屑病不同血分证患者皮损指数及关键感染参数的影响

作者:袁锐; 安月鹏; 闫景东; 杨素清; 周妍妍*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 28(07): 112-117.
DOI:10.19879/j.cnki.1005-5304.202101526

摘要

目的观察秦艽丸对不同血分证银屑病患者皮损指数及关键感染参数的影响,评价不同证型皮损指数与关键感染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又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除脱落病例外,最终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4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予秦艽丸,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5项关键感染参数[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提取差异性关键感染参数,统计各证型治疗前后关键感染参数评分差值(Δ关键感染参数)与PASI评分差值(ΔPASI)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3种证型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同证型患者(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证型及对照组血热证、血燥证患者PASI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同证型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证型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前血热证型银屑病患者的5项关键感染参数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热证患者5项关键感染参数明显改善(P<0.05,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燥证和血瘀证患者ESR水平下降(P<0.05)。血热证患者Δ关键感染参数与ΔPASI均有相关性(P<0.01),血燥证和血瘀证患者ΔESR与ΔPASI无相关性(P>0.05)。结论秦艽丸可明显改善银屑病患者皮损状态及关键感染参数,其治疗血热证的机制可能与控制急性期感染和炎症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