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水域桡足幼体现场摄食研究

作者:徐翠莲; 李涛; 胡思敏; 王有军; 黄晖; 刘胜
来源:热带海洋学报, 2018, 37(02): 17-25.
DOI:10.11978/2017058

摘要

桡足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食物链中处于中间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桡足类幼体获取的营养直接影响其发育,进而影响桡足类成体补充乃至种群的稳定。本研究于2015年夏季分别在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S1(进水口水域)和S2(排水口水域)站进行了调查采样,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桡足幼体现场摄食食物组成。结果显示:1)两个站的桡足幼体内共检测到16种不同食物,包括浮游植物(硅藻)11种,后生动物2种、真菌、Ichthyosporea和卵菌类各1种共5大类,其中硅藻(47.30%,克隆数百分比,下同)和被囊动物类后生动物(41.89%)是其主要的食物类群;2)在S1和S2站桡足幼体内分别检测到9种和10种食物,但主要食物类型有差异,S1站较多后生动物(61.54%),而S2站较多硅藻(68.57%);3)S2站的桡足幼体杂食偏植食程度更高,其杂食性系数(0.31)低于S1站(0.72)。结果表明,桡足幼体能根据食物环境有选择地摄食植物饵料和动物饵料,调节食物营养结构;温排水影响水域桡足幼体更偏向植食性,尤其是硅藻,暗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桡足幼体食性偏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