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术后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并无标准方案来提高血小板植入率和预防血小板植入延迟。目的:对比分析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 d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患者共72例,归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2 d开始口服海曲泊帕的患者共27例,归为海曲泊帕组;未应用海曲泊帕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64例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对3组植入情况、100 d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中位随访时间52(12-87)个月,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2.95±3.88) d,(14.04±3.71) d,(13.89±2.74)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52);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5.16±6.27) d,(17.67±6.52) d,(17.00±4.75)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87);(2)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第60天血小板完全植入率分别为64.06%,90.28%,9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亚组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01),空白对照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35);(3)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100 d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5.00%,30.56%,25.9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2);(4)巨细胞病毒血症、巨细胞病毒肺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5)随访期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事件;(6)结果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海曲泊帕均可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的植入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 出版日期2023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