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事物——古代的像生花,现在一般叫做假花,像生者,仿生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涉及到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习俗。像生花在古代的使用范围要比我们现代人想象丰富得多,不仅用于装点居室,最多的是作为首饰,簪于发髻、簪于幞头巾子,数量多,品种多,个体大,而且无论贵贱,无论男女。这种习惯,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消失了。香花供奉是传自西域的佛教,直到现代依然保持这个传统,古风犹存。至于用像生花饰于林木,改变自然,出現反季节的"春景",耗费了宝贵的资源,暴露出统治者的荒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闻。像生花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在现代的考古发掘中不断地发现,远自汉唐,近至元明,历历在目。实物有软质的绢纸花,硬质的有木质涂金莲花,还有花、簪结合的金银花簪,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乱真,令人惊叹,不能不佩服先人的丰富情感、细腻的观察力,超强的创造力。像生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是一种精神内核与物质外壳的结晶。因为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像生花陨落了,湮没在尘土之中,留下的只是沧海之一粟。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考古发现来研究像生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文献材料。只有文献材料才能使得孤立的器物连贯起来,生动起来,当然缺乏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不过是一堆杂乱的记忆,是一些不可捉摸抽象概念。因此无论从考古角度,还是文献角度来研究事物,必须两手并举,这个原则不应为我们的专业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