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改进型超声生物物理评分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正规产检的孕34~37周孕妇86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型超声生物物理评分对胎儿进行综合评分,将孕妇分为A组(8~10分,n=49)、B组(5~7分,n=21)和C组(0~4分,n=16)。所有孕妇均行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NST),比较各组脐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NST监测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改进型超声生物物理评分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A组脐动脉S/D值、无反应型比例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A组>B组>C组,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低体重出生、生长受限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B、C组(均P<0.05)。脐动脉S/D值≥3孕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小于脐动脉S/D值<3孕妇,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脐动脉S/D值<3孕妇(均P<0.01)。反应型孕妇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无反应型,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无反应型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型超声生物物理评分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脐动脉血流监测和NST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进型超声生物物理评分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胎儿宫内窘迫进行预测。

  • 出版日期2022
  • 单位上海市浦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