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驱避剂通过影响嗅觉系统对吸血昆虫产生驱避作用,减少叮咬,从而预防虫媒病的发生。驱避剂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应是安全的。然而随着长期观察数据的累积,驱避剂引起的毒性案例受到广泛关注,如避蚊胺引起儿童中毒性脑病,氯菊酯导致哮喘样过敏性反应等。因此,总结驱避剂产生的长期毒性,并深入研究其机制,为研发更安全的驱避剂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当前主要应用的驱避剂安全性事件以及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思考了驱避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