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斯哈金矿床是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的构造破碎带内,受NNE向和NNW向-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铜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自然金和银金矿。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将成矿期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Ⅲ),其中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前人研究表明黄铁矿的微量(含稀土)元素含量可以反映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的特征,本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技术对阿斯哈金矿主成矿期的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研究。ICP-MS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相对富集少量高场强元素(如Y、U、Zr、Hf)外,其他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Hf/Sm、Th/La和Nb/La比值(除个别样品外)普遍<1,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以富Cl的成矿热液为主。黄铁矿Co/Ni比值(1.39~6.61,平均为2.57)显示矿床为热液成因。黄铁矿Y/Ho比值(26.10~35.76,平均为30.57)与现代海水及海底热液明显不同,略较赋矿围岩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的Y/Ho比值(26.97~29.25,平均为28.12)范围宽,暗示除赋矿围岩外,可能还有其它源区。阿斯哈金矿床含金黄铁矿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4.83×10-6~64.30×10-6,平均为19.60×10-6),LREE/HREE比值平均为6.62,(La/Yb)N值平均为8.11,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其配分与赋矿围岩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相似,而与矿区地层金水口群变质岩不同,暗示该矿床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围岩。Eu负异常明显(δEu=0.49~0.92,平均为0.68),Ce异常不显著(δCe=0.73~1.00,平均为1.02),与赋矿围岩相似,进一步表明该矿床与中酸性围岩的内在成因关系。综合研究认为,阿斯哈金矿床属于与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脉状型金矿床,并可能受到造山作用影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