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水稻基因型耐缺铁性评价

作者:李言言; 白如霄; 杨玉珍; 黄致华; 侯建伟; 危常州
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23(03): 781-788.

摘要

【目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水稻缺铁黄化现象较为严重,研究该条件下水稻对缺铁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可为耐缺铁性水稻基因型的筛选和分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六个水稻基因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管理。在水稻幼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随机采样,测定不同基因型水稻的分蘖数、生物量、产量以及铁含量,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水稻在全生育期对缺铁胁迫反应的基因型差异。【结果】水稻在幼苗期、分蘖期和成熟期对缺铁的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在幼苗期水稻基因型T-04和T-05的叶片活性铁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T-201在幼苗期叶片活性铁、地上部铁的分配,分蘖期叶片铁含量和地上部干物质均较高;在分蘖期T-04铁的转移能力最小,但是T-04的分蘖数较高;在成熟期T-04的有效分蘖与其他基因型差异不显著,T-04的产量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其籽粒铁的收获指数低于其他基因型水稻。聚类分析显示耐缺铁水稻基因型T-43的各指标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在水稻的幼苗期和分蘖期叶片铁的有效利用和自身铁的转移保证了水稻的生长和较高有效穗数,根据全生育期水稻铁营养效率和产量的基因型差异初步确定T-43耐缺铁能力较强,T-04为对缺铁敏感的水稻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