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之下,教育公益组织在儿童社会身份的建立、公民能力的提升和责任感的培养方面已经进行了实践。在解读广西"巴别梦想家"和香港乐施会"世界小小公民"教育计划中,发现他们的目标都遵循着在与他人联系中提升能力的教育逻辑,也有针对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目光和应对方式;在教学组织上以参与式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儿童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等特点。本研究通过两个组织教育计划与实践的比较,试图为公民教育和儿童组织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