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氮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由于氮循环诸过程中的化学转化、物理运输等都有可能使其发生同位素分馏,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综合作用的整体响应,能较好的反映流域内与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相联系的一系列环境信息,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等多项功能。为探讨喀斯特环境下黄壤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以喀斯特高原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峰丛洼地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黄壤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C、N、P、K、Ca、Mg元素含量和稳定氮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叶片δ15N值的变化范围为-3. 25‰~0. 69‰,平均值为-1. 04‰,变异程度较高,离散程度较大,呈负偏态分布。(2)植物叶片δ15N值在群落间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 05);(3)植物叶片δ15N值的种间变化趋势为小果蔷薇(-0. 03‰)>火棘(-0. 24‰)>过路黄(-1. 58‰)>粉枝莓(-2. 29‰),差异显著(P<0. 05)。(4)研究区植物叶片δ15N值受群落类型和物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显著(P=0. 016,R2=0. 870)。(5)研究区植物叶片δ15N值受叶片K营养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时与C、N、P、K、Ca元素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密切,叶片K、Ca营养含量间的调控是影响黄壤区植物叶片δ15N值的主要因素。

  • 出版日期2019
  •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贵阳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