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红丝带青春校园行”高校的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圆圆; 刘小锦; 彭友悦; 余双彬; 俞梦璐; 陈曦; 袁萍*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8, 40(06): 750-756.
DOI:10.3881/j.issn.1000-503X.10316

摘要

目的了解"红丝带青春校园行"举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高校的205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977人进行定量问卷调查,80人进行定性访谈。采用SPSS 24. 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结果调查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总体为88. 21%,其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大于90%,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知晓率最低(72. 99%);参加过校园行活动(95. 36%,P <0. 001)、接受过新生防艾教育(92. 22%,P <0. 001)、曾经做过艾滋病知晓率问卷(91. 42%,P <0. 001)、参加过学校常规防艾教育(91. 36%,P <0. 001)的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均高于未参加的学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参加"校园行"活动(OR=2. 973,95%CI=1. 684~5. 249,P <0. 001)、接受新生防艾教育(OR=2. 944,95%CI=2. 073~4. 181,P <0. 001)、参加过学校常规防艾教育(OR=1. 590,95%CI=1. 141~2. 217,P=0. 006)、工科专业(OR=2. 756,95%CI=1. 846~4. 114,P <0. 001)、大三年级(OR=1. 916,95%CI=1. 216~3. 020,P=0. 005)、学校地处中部地区(OR=1. 868,95%CI=1. 085~3. 218,P=0. 024)和北方地区(OR=1. 774,95%CI=1. 159~2. 716,P=0. 008)为知晓艾滋病的促进性因素;定性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校园行"活动的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结论开展"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及学校进行防艾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