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中国"民政"建制一波三折,与时人对其概念的接引及改造息息相关。晚清以来,"民政"有民事行政及民主政制两种内涵,所指源于日本或欧美政制,与中国古制纠缠。新政复行至日俄战前,时人或利用之提倡融合、推翻旧制,或以之指称战时治民机构;日俄战时、战后,"民政"与维系国家治民的主权联系紧密,更涉及"地方自治"及"宪政"的构建,最终代替"内政",命名由巡警部改设,主管全国"内务行政"的京师机构。此期间,不同方案的"民政"观念与制度形态不同、来源各异、错综缠绕,是中外新旧观念、制度交融组合的产物,深刻影响着近代民政制度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