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宣统年间的全国性试办预算,标志西式预算制彻底取代传统奏销制,是中国财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1901年清廷兴学开始,分层级的新式教育经费体系逐渐形成。在清廷试办全国性的宣统三年(1911)预算后,各级教育经费的收支编制被整合进入国家与地方预算体系之中。在相对严整的会计科目与核算方式背后,囿于财政承担能力与部门权益沟壑,各级政府投资教育仍显左支右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抑或国家支出与地方支出,教育经费会计科目设置与实际施政之间充满扞格。因此,预算的实施并未在实质上使教育经费收支达到平衡。而且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过程充满政治与专业的纠结。

  • 出版日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