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微创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对术后短期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泉州解放军第910医院治疗的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前入路组46例和后外侧入路组50例。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Harris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应用C型臂X线机测量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股骨头假体直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ing,VAS)评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3个月疼痛程度。结果 微创前入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外侧入路组,微创前入路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前入路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HH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两组HHS评分均增加,且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微创前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术后1、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微创前入路组<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微创前入路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股骨头假体直径均小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χ2=4.608,P=0.032)。结论 微创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关节的稳定性和疼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出版日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