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河源头区和水源涵养区的径流组分解析研究对流域水演变规律和我国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9—2021年流域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采集分析,结合水传输时间和端元混合模型,分析了秦岭水源地典型流域不同径流组分特征及补给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闵家河流域不同水体的d-excess值均高于全球降水d-excess的平均值(10‰),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标准差为δ18O<d-excess<δD;河水及浅层地下水的δD同位素分布分别为-82.64‰~-32.00‰和-82.37‰~-46.16‰,河水及浅层地下水的的δ18O同位素分布分别为-14.17‰~-5.50‰和-13.33‰~-7.62‰;降水对浅层地下水的传输时间较降水对河水的传输时间长50 d;在流域上中下游,汛期主要是降水补给河水,补给比例分别为54.93%、58.76%和65.89%,非汛期主要是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补给比例分别为65.00%、73.03%和89.33%;另外,在2次典型降雨事件(小雨和暴雨)中,主要是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补给比例分别为96.13%、81.80%。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秦岭水源地径流来源和水循环规律,可为秦岭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