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鲁迅在爱情小说《伤逝》的叙事中,采用空间和时间双重“回环”结构,让小说的爱情主题在物是人非的情境中得以凸显。小说中,涓生的爱情故事也经历了“无—有—无”的“回环”过程,这一爱情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涓生与子君生活习惯和性格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在家庭中不平等的话语关系。此外,主人公涓生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一直在用强烈的心理“预设”推动着爱情悲剧的发生和自己命运的走向。这种“预设”心理导致涓生最终选择牺牲爱情来换取反抗希望和绝望的斗争之路,一个孤勇的战士形象也由此诞生。这些叙事模式还存在于1925年前后鲁迅完成书写的《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中,成为鲁迅书写知识分子小说的一种普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