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讨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纯樟树林(CC)、纯杉木林(CL)、杉木樟树混交林(CLCC)、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NR)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的疏草荒地(GD)作为对照(CK),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人工林型中不同土层(010、1020和204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不同林型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均显著增加,依次为微生物总数(CLCC)>微生物总数(CC)>微生物总数(CL)>微生物总数(NR)>微生物总数(CK)(P<0.05)。(2)土壤脲酶(URE)活性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为脲酶(CC)>脲酶(CLCC)>脲酶(CL)>脲酶(NR)>脲酶(CK)(P<0.05);蔗糖酶(INV)活性的大小顺序为蔗糖酶(CC)>蔗糖酶(NR)>蔗糖酶(CLCC)>蔗糖酶(CK)>蔗糖酶(CL)(P<0.05);酸性磷酸酶(APE)活性的大小顺序为酸性磷酸酶(CC和CLCC)>酸性磷酸酶(NR)>酸性磷酸酶(CL)>酸性磷酸酶(CK)(P<0.05)。(3)在剖面层次上,土壤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也有明显的层次性,即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真菌与脲酶、酸性磷酸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土壤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和有效氮(AN)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和肥力的提高。

  • 出版日期2015
  • 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