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民族预科教育治理受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预科教育经历了“常规制”和“项目制”的两个治理阶段。1978年至2004年,民族预科教育以常规治理为基本逻辑,以管制主义为基本特征,以封闭的官僚组织管理为基本框架,通过指令性计划和强制性规章制度,保证了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实施。2005年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开始引入“项目制”的治理模式,通过“发包”“打包”“抓包”等机制,以超常激励和倾斜为手段,引入了目标量化和市场竞争,诱发下级单位积极参与竞争,推动政策高效运行。然而,民族预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民族预科常规治理制度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民族预科走向项目治理,需要及时抓住宏观体制改革的机遇,推动民族预科的治理方式创新,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学子成才的金色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