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6例, 其中男17例、女39例, 年龄59~78(68.5±4.5)岁。56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6例, 采用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辅助完成TKA;对照组30例, 采用常规股骨远端外旋3°的测量截骨技术完成TKA。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等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 以及术中初始屈曲间隙不平衡(IFA)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假体安装的位置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3)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膝关节异响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以及术后3个月膝内翻角、股骨假体旋转误差, 术后1年采用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缓解情况、采用膝关节协会(KSS)评分标准分别评估膝关节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测量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活动改善情况。结果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和围术期出血量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中观察组IFA发生率为7.7%(2/26), 低于对照组的53.3%(16/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 P<0.001)。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假体安装的位置良好。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56例患者术后随访14~25(21.0±3.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膝关节僵硬1例, 对照组膝关节僵硬2例、异响1例, 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 P=0.710)。术后3个月, 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误差(0.4°±1.7°)小于对照组(1.4°±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 P=0.008);2组间膝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 P=0.468)。术后1年, 观察组VAS评分(1.3±0.6)分, 低于对照组的(2.2±1.1)分;膝关节KSS临床评分(91.2±2.9)分、功能评分(91.1±4.3)分及膝关节ROM为106.9°±10.6°, 均大于对照组的(88.0±6.2)分、(86.8±4.6)分、90.9°±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2.45、3.61、3.96, P值均<0.05)。结论屈曲间隙角度测量垫块在TKA中可以辅助调整股骨远端外旋截骨角度, 有利于膝关节屈曲间隙平衡, 减少术中创伤, 提高近期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