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表于1949年的著名文章《镜像阶段》奠定了拉康理论架构的逻辑起点。他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角度重新阐释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从一个基本上是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变为一个后结构主义的思想体系。同时,他批判地接受了部分黑格尔、索绪尔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理论,形成了既飘逸又晦涩的行文风格,而其理论的焦点,继承西方传统上对主体的辩证考量,以镜像理论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探讨了自我的构建机制。拉康笔下悲观的自我,是被其理解的象征界包围起来的自我,是文化和想象的各种因素确立起来的"自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镜像理论维度下自我的生成机制。

  • 出版日期2011
  • 单位新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