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3年前后,日军控制下的鲁西冀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疫病流行,民众流离失所。时隔六十余年,中国学者在该地区深入调查,走访了大量亲历、知情老人。在受访老人的描述中,不仅看到战争与灾情的惨烈,也有普通个体人的经历和体验,还可观察到“天灾”中人的因素与“人祸”里灾的影响。通过对口述材料进行定量分析,用GIS和统计学工具减少其中主观记忆偏差带来的影响。同时结合中日两国档案、地方志和文史资料实现多方参证,在时空分析的基础上,努力还原历史场景,并尝试构建日军活动与当地疾病流行的证据链,以及析出战时民众流徙方向和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