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鳗草实生苗建成和生理的影响

作者:王合虎; 张彦浩; 李文涛; 张沛东*
来源:渔业科学进展, 2023, 44(06): 239-249.
DOI:10.19663/j.issn2095-9869.20230331003

摘要

在15℃条件下,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以及基质栽培)对鳗草(Zosteramarina)种子萌发、实生苗建成与生长的影响,分析了鳗草实生苗的培育成本及其应对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鳗草种子萌发率和实生苗建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达到54.8%和46.5%,分别是基质栽培处理组的1.3和1.6倍(P<0.05)。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鳗草实生苗的各项生长指标亦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基质栽培处理组(P<0.05),特别是根生成速率平均达到基质促萌处理组的1.6倍。主成分分析显示,水培促萌+基质插植的鳗草实生苗生理状态较优,其中,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度较大,贡献度平均分别达到16.6%和15.0%,是基质栽培处理组的1.2倍(P<0.05)。培育成本分析显示,水培促萌+萌后插植栽培方式的培育成本最低(3.6元/株),是水培促萌+萌中插植栽培方式的81.9%。综合实生苗培育效果和培育成本,水培促萌+萌后插植的栽培方式是适宜的鳗草实生苗栽培方式,其主要通过提升实生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实现对实生苗建成与生长的促进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