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关中地区饥荒的时空变化特征

作者:文彦君; 李晓宇; 万红莲; 徐彬; 王祎楠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03): 81-91.
DOI:10.13448/j.cnki.jalre.2022.068

摘要

论文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等全国性及地方性汇编史料,提取清代(1644-1911年)关中地区饥荒县次、饥荒等级、饥荒月份与季节等信息。利用语义差异法及频次统计重建清代关中地区逐年饥荒序列,并应用指标统计、滑动平均、Image函数和核密度等方法分析关中地区饥荒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清代关中地区饥荒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年代际及季节变化特征。1861-1911年为典型的饥荒多发-偏重时期,而饥荒最严重的1690s、1870s具有频率高、强度大、范围广的特点,饥荒主要发生在夏季。2)清代关中地区饥荒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饥荒多发区以西安府为中心沿渭河流域呈东西向展布,西安府、同州府南部及凤翔府东部为饥荒的热点区。其空间分布格局可能受到人口、农业布局、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3)清代关中地区饥荒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存在一定关联。干冷气候背景下饥荒频次及强度明显增加,旱灾、冻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则对饥荒的短期波动存在明显影响。饥荒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关联随着清代后期社会经济韧性减弱而强化,由旱灾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严重饥荒频次和强度达到峰值。上述认识对于客观重现历史时期关中地区粮食安全危机及其影响,科学辨识区域粮食安全风险及其空间分布,深入理解区域粮食安全战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