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VRAMT)入路应用于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例经心脏彩超确诊为VSD并且体质量小于15 kg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1例、女43例, 月龄3~34(15.17±7.26)个月, 体质量5~15 (9.64±2.54) kg。84例患儿均行VSD修补术。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VRAMT组38例, 采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入路;MS组46例, 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分流发生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术后出血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缺损类型、缺损直径、跨缺损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均手术顺利, 未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二次手术, 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VRAMT组患儿ICU时间和住院时间[(24.23±5.48)h和(15.37±3.91)d]均较MS组短[(39.23±9.86)h和(17.41±4.55)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VRAMT入路用于体质量在15 kg以下儿童VSD修补术相较于正中切口入路, 更有助于减少ICU时间和住院时间, 利于患儿快速恢复, 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