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不同树龄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次生木质部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结构与变化趋势,采用生物显微切片成像方法测量不同树龄107杨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对保定市满城区林场3年龄(3 a)、5年龄(5 a)、7年龄(7 a)、10年龄(10 a)4个不同树龄107杨的早材和晚材中导管细胞径向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07杨次生木质部年轮宽度由髓心至第3年生长轮增加迅速,之后呈缓慢减小趋势,快速生长期为3-7年;晚材率从髓心向韧皮部呈逐渐增大趋势,变化范围为4.67%~8.70%,其晚材率较低;(2)3年龄、5年龄、7年龄的早材、晚材导管细胞中,径、弦向直径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增大,而10年龄导管细胞中径、弦向直径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不同树龄早材、晚材中,导管细胞双壁厚、管孔链径向和弦向直径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增大,而壁腔比随生长轮龄增加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12~0.18、0.16~0.25。3年龄早材中,导管比量随生长轮龄增加呈小幅上升趋势,晚材则呈下降趋势,5年龄、7年龄、10年龄随生长轮龄增加而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5.21%~19.87%、13.96%~17.17%。(3)不同树龄生长轮龄之间,107杨导管细胞解剖结构径向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这些差异特征和数据结合用材林木木材微观解剖结构指标要求,可以作为107杨定向培育周期与采伐时间的判断依据;综上所述,人工林杨树在幼龄林阶段,如果培育大径材林为目标,最佳轮伐期在10年龄;如果培育中、小径材林为目标,最佳轮伐期在7年龄。

全文